正文内容 评论(0)
【一切都是新的!第六代酷睿登场】
2015年8月5日,Intel终于推出了第六代酷睿平台,代号为“Skylake”。尽管PC行业已经不是全球焦点所在,但是作为全球天字一号芯片厂商,Intel的一举一动仍然牵动着整个产业和全体消费者的心,全新一代平台的诞生更值得侧目。
首先,不得不提的还是Intel Tick-Tock战略。2006年开始,Intel就以无比稳定的步伐,每两年交替升级新的处理器架构、制造工艺。Skylake,就是它的第九次具现。
当然了,随着行业形势的变化、半导体技术难度的加大,Tick-Tock战略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,尤其是这个14nm工艺。按照最初的计划,14nm工艺的Broadwell平台应当在2014年初登场,但是在良品率方面遭遇了不小的问题,被迫推迟,直到2014年晚些时候,Broadwell才开始分批次地推出,而且大部分产品都放在了笔记本移动平台,而桌面上只有区区两款K系列黑盒版,直到2015年年中才推出,还是直接从笔记本上的H系列移植过来的。(参见《史上最牛桌面核显!Intel Core i7-5775C评测》)
就这样,延续了半个世纪的摩尔定律,升级周期第一次从18-24个月延长到了24-30个月。
接下来的10nm工艺也不是很顺利,看现在的形势可能要到2017年才会诞生,所以Intel不得不在2016年加推了第三个14nm工艺平台Kaby Lake。Tick-Tock就这样变成了Tick-Tock-Tock。
作为Broadwell平台的后续、以改进架构为主的Skylake,自然也受到了牵连,不过好在Intel策略很灵活:Broadwell既然主打移动平台,Skylake就可以在桌面平台上尽情发挥了。
这一次,Intel依然选择了分批次推进,首发的是两款黑盒版Core i7-6700K、Core i5-6600K,以及相应的高端芯片组Z170,主要面向游戏玩家和超频玩家。更多的标准版、节能版型号将在第三季度内跟进,低端的Core i3、Pentium也将在年内升级到新家族。
和以往几代一样,i7延续了四核心八线程、8MB三级缓存这么一个基本结构。i7-6700K的默认主频就达到了4GHz,睿频加速最高为4.2GHz,这略高于之前两代的i7-4770K、i7-5775C,但是低于Haswell Refresh升级版的顶级型号i7-4790K。
核芯显卡升级为第九代架构,并且启用了新的三位数字命名方式,这里是HD 530,GT2级别,24个执行单元。它比i7-4770K HD 4600 20个执行单元略有增强,但是峰值频率降低了100MHz。
i7-5775C Iris Pro 6200算是个另类,因为它是来源于笔记本上的H系列高性能型号,GT3e最高级别的,48个执行单元,还有128MB嵌入式缓存,是Intel在桌面上部署的最强核显。
i7-6700K虽然使用了14nm新工艺,但是比起22nm i7-4770K,它的热设计功耗反而提高了。另外,即便是i7-4790K,22nm工艺、4-4.4GHz高频率,也控制在了88W。找原因的话,应该是Skylake同时配备了两种内存控制器,而且还有其他一些新特性。
比较费解的是,i7-6700K的热设计功耗到底是多少竟有两种说法,官方规格表里一直是91W,但零售渠道和软件识别都说是95W。对此Intel暂未给出具体解释,看来得等最技术性的Datasheet数据手册公布才能确定了。
i5基本一直都是i7屏蔽多线程、砍掉四分之一三级缓存后的降频版本,这次也不例外,但是注意i7-5775C、i5-5675C还是比较特殊,三级缓存只有6MB、4MB。
i7-6700K、i7-6700K都同时支持DDR4、DDR3L内存。前者自然是重点,而后者是DDR3的低压版本,电压只有1.35V,和高频板DDR4相同,也接近标准版DDR4 1.20V。据主板厂商透露,Z170主板都会只针对DDR4、DDR3L进行验证,1.5V电压的DDR3不是不能用,但是兼容性、稳定性都无法保证,因此升级平台的时候,最好狠心来一套全新的。
另外,Skylake处理器、Z170主板都是新的LGA1151封装接口和插座,不兼容以往的LGA1150,所以平滑升级是不存在的,要来就得来一整套新的。
Intel这次也设计了全新的包装盒,比以往花哨了很多,但重点是,盒子里只有处理器了,不再赠送原装散热器。K系列毕竟是针对高端玩家的,超频是常有的事儿,再加上热设计功耗(91/95W)和散热要求(130W)都增高了,原有原装散热器已经无法满足。
不过幸运的是,虽然接口变成了新的LGA1151,但是主板散热器安装孔距没变,还是75毫米,所以旧的LGA1151/1155/1156散热器仍然都是可以使用的。
核显输出方面有一些小细节主要注意。Skylake默认删除了原生VGA,但是可以借助数字接口转换,除了高端型号之外的大部分Z170主板也都会提供。
i7-6700K、i5-6600K的核显虽然完全系统,但是HDMI 1.4、DisplayPort 1.2的输出分辨率略有不同,前者可达4096×2304/60Hz,而后者只有4096×2160/60Hz。虽然都是4K级别的,但是适配不同显示设备会有点不一样。
【前所未有的强大!Z170主板也来了】
相比于此前不疼不痒的Z97,这次推出的Z170变化还是相当大的,而且十分受用,担当新平台基石十分给力。
首先,Z170芯片组与Skylake处理器之间的通道由以往的DMI 2.0升级为DMI 3.0,走的也是PCI-E 3.0通道,因此带宽前所未有的充足,主板扩展也不会再束手束脚。
接口方面还是最多六个SATA 6Gbps(可配置为eSATA并单独开关),USB接口总数还是14个,但是USB 3.0最多增至10个。
声卡方面也值得一提,尤其是支持数字麦克风直连技术DMIC,能让麦克风直接与芯片组相连,无需通过外部解码器,从而节省功耗和成本,还能支持语音唤醒等功能。
Z170芯片组配备了强大的Flex-IO输入输出中心,也叫作HSIO(高速输入输出)。Z97上只有18个接口,可在PCI-E、USB 3.0、SATA 6Gbps之间选择切换,Z170则增加到了26个,配置也更灵活。
默认情况下,前6个配置为USB 3.0,其中俩可以支持USB 3.1。其余20个分成五组,每组都是四条PCI-E 3.0,可以自由配置给PCI-E插槽、SATA接口、GbE网卡等。
最后三组也被标注为Intel PCI-E存储设备,因为Z170现在支持将PCI-E设备作为RST 14快速存储技术的一部分。换言之,M.2、SATA Express硬盘也能参与RAID阵列了!
RST 14支持同时连接最多三个PCI-E设备,因此主板完全可以配备三个M.2接口,并且都走PCI-E 3.0 x4高速通道,还能配置到RAID。想想都美。
微星的XPower Gaming插座和散热片、技嘉的G1 Gaming IO挡板、EVGA的内存插槽、精英的芯片组散热片、华擎的PCI-E插槽、华硕的Deluxe声卡
根据粗略统计,首发的Z170主板至少有55款型号,来自华硕、技嘉、微星、华擎、EVGA等各个厂商,型号十分丰富。打着游戏旗号的高端产品不在少数,但也有大量的基本型号,价位覆盖范围很广泛,目前在国内最便宜的只要949元,最贵的则高达4999元。
一些比较高端的会配备USB 3.1 10Gbps高速接口,有的还会提供USB Type-C类型接口。
Intel I219-V千兆网卡也会在不少高端板子上出现,针脚兼容旧的I217/I218,加强了电源管理,热设计功耗大约0.5W,典型负载大约0.4W,节能状态仅仅0.05W。
不过,相信游戏型的多数会继续选Killer杀手网卡,尤其是游戏优化型号E2400。
Intel同时还推出了新的控制器“Alpine Ridge”, 直接使用了芯片组的四条PCI-E通道,支持USB 3.1 10Gbps、Thunderbolt 3 40Gbps、HDMI 2.0、DisplayPort 1.2、DockPort(扩展底座)、100W功率充电,能同时传输4K视频和数据。
目前,该控制器是技嘉独享,会根据不同型号定位提供不同的接口和功能。
该控制器的成本约为9美元,据称和祥硕ASM1142差不多,但后者是单纯的USB 3.1控制器,而且Intel这个支持两个USB 3.1接口同时跑到10Gbps高速度。
最后,Windows 7用户会受到一个比较大的影响,因为Z170删除了对USB 2.0 EHCI主控模式的支持,仅支持XCHI,这就导致很多时候USB设备将无法使用,比如安装系统的时候。
Z170上想要全新安装Windows 7,具体步骤如下:
1、开机进入BIOS。
2、找到“Windows 10 Installation”后者“ECHI mode”选项,开启并保存。
3、插入Windows 7安装光盘。注意,U盘不行!
4、按往常那样安装Windows 7系统、系统驱动、USB 3.0驱动。
5、回到BIOS里,禁用第二步里的选项。
这样虽然有些麻烦,但是几乎所有的Z170主板,尤其是一线品牌的,都会加入这个选项,帮助安装Windows 7。
【测试平台配置:大战i7-5775C】
本次测试我们主要和上一代Broadwell-K i7-5775C进行了对比,包括CPU性能、核显性能、独显性能三大部分。它们都是14nm工艺的产物。
测试平台配置:
测试平台图赏:
华硕Maximus VIII Hero主板:主要面向游戏玩家
i7-6700K CPU-Z (没有ES样品字样)
主板是华硕的ROG M8H
内存用了两条DDR4-2800
核显HD 530,其实是24个单元
i7-5775C
主板是华硕Z97-Pro Gamer
内存是两条DDR3-1600
Iris Pro 6200才有48个单元
【CPU基准性能测试】
SuperPI:虽然是单线程测试,但能较好地反映CPU架构本身的性能提升。i7-6700K只花了8.734秒完成测试,i7-5775C则还在10秒之上,一下子就加快了15.5%。
wPrime:10M、1024M成绩分别提升了15%、14%,但主要还是得益于更高的频率。
CineBench R15:这是最能体现CPU性能的,i7-6700K一下子就提高了22%,大大超过了频率变化幅度,说明架构上确实是改进的。
国际象棋:i7-6700K单线程提升了12%,多线程则提升了19%。多线程效率从4.66升至4.96,越来越高了。
【核显性能测试】
本环节使用核芯显卡,3DMark部分跑中档,游戏部分分辨率均为1080p,画质为中档。
3DMark 11 P :代表CPU性能的物理分数几乎完全一模一样,再考虑到二者频率分别是4.0-4.2GHz、3.5-3.7GHz,i7-6700K反而还退步了呢。
图形分数来自核芯显卡,48个单元的Iris Pro 6200自然不是24个单元的HD 530能比的,成绩高出64%。
3DMark Fire Strike:更新的测试能更好地反映新产品的面貌,i7-6700K也得以发挥了一把,CPU物理分数提升了17%,已经超过了频率的提升幅度。
当然,核显性能还是差很多,Iris Pro 6200领先了多达55%。
从右侧的温度曲线可以看出,物理测试中(相当于CPU满载),i7-6700K的核心温度只有大约60℃,控制得还是很不错的。i7-5775C也差不多,14nm工艺确实很有用。
《古墓丽影9》:i7-5775C发挥很正常,i7-6700K则非常诡异,平均帧率很高,但最低帧率奇低,测试了几遍也是如此,可能是驱动或者其他问题。
《Far Cry 2》:HD 530以一半的执行单元,获得63%的性能,其实是很不错的啦。
《生化危机6》:性能比大约是67%,也值得肯定。
《尘埃:决战》:只有Iris Pro 6200 55%左右,也算凑合了。
【独显性能测试】
该环节搭配一块AMD Fury X显卡,其中3DMark部分跑最高档,游戏部分分辨率1080p,画质最高。
3DMark X:总分、图形分数i7-6700K都高了区区几十分,可以忽略不计,物理得分倒是高出了超过11%。
3DMark Fire Strike Ultra:基本同上,总分和图形分数差不多,物理得分i7-6700K领先了15%。
《Far Cry 2》:i7-6700K稍微领先了5FPS左右。
《Crysis 2》:完全相同。
《地铁2033》:i7-6700K落后了两三帧的样子,无关紧要。
《尘埃:决战》:i7-6700K表现很不好,平均帧率少了6%,最低帧率更是少了13%。
【功耗、温度测试】
功耗和温度测试部分,待机指标取在Windows桌面完全静止后的状态,满载指标则是AIDA64、FurMark拷机时的(不包括显示器)。
同样都是14nm工艺,i7-6700K的待机功耗高出了46%,不过满载功耗还好只高了不到12%。事实上,两套平台都相当省电,满载才这么点实在赞!
当然别忘了二者的热设计功耗可不在一个档次上,i7-6700K达到了1/95W,i7-5775C则只有65W,如此算下来i7-6700K的效率更高!
待机温度差不多,满载温度i7-6700K只高了3℃,也没有超过70℃,确实很赞。
虽然现在流行开盖,更换高级散热材料后温控效果明显改善,不过难度和风险实在太大,我们就不尝试了。
【超频测试】
相比于以往几代的束手束脚,Skylake终于完全开放了超频,K系列黑盒版不仅仅可以调节倍频,还彻底开放了外频,不再局限于100/125/166MHz几个有限的档次,而是支持逐MHz精细调节,部分高级主板甚至精确到了0.0625MHz!
内存从DDR3更换为DDR4的同时,超频也同样更加精细,能以100/133MHz的幅度调节,而原来只有200/266MHz。如此可以更好地配合超外频。
不过注意,超外频对主板、内存、散热器等的配合要求比较高,需要很细致地调节,相对麻烦很多,所以如果不是有特殊要求,一般直接往上拉倍频即可,上不去了就适当加加电压。
由于散热器不是特别好,这里我们没有超得特别高,只做了简单的尝试,后期有机会再好好体验体验。
实际超频的效果一般般。全部四个核心一起超的话,最高只能稳定到4.5GHz,即倍频拉到45x,而且此时也需要适当加压。
继续往上超的话也不是不可以,但需要更好的散热器,这里就没再尝试。由于这一次Skylake在核心与顶盖之间用的还是普通硅脂散热材料,开核试验证明效果实在一般,对超频的影响还是很大的。
简单跑了一下wPrime 32M,成绩提高了大约7%。
其实,Intel更希望大家使用睿频加速功能,华硕主板也支持可以将单独都多少个核心设置到多少频率,此时单个核心跑到4.7GHz、4.8GHz效果还是很明显的。
对于不喜欢折腾,或者不太了解超频的用户,我们更推荐这种简单易行的方式。
效果也是不错的,SuperPI跑分能加快大约11%。——SuperPI是单线程的,测试单核心性能正好。
【总结:全新一代是否值得升级?】
谁知道,PC市场已经过了高潮期,无论厂商还是用户都不再疯狂追求最新、最快,加之技术难度的日益增大,厂商们似乎也越来越趋于保守,一代又一代的所谓升级经常很难吊起人们的胃口。
尤其是在CPU处理器上,整个消费级市场本来就只有Intel、AMD这么两家,偏偏后者不争气,高端市场上已经好几年拿不出任何强有力的产品,FX系列甚至都有点自暴自弃,懒得更新了,只剩下个APU在中低端市场上晃悠。
没有竞争就没有压力。这种条件下的Intel虽然还在坚持不懈地升级着,但明显感觉动力不足,结果我们看到的就是CPU性能每一代都只有个位数的提升,有时候还是靠频率拉上去的。整体规格也是多年如一日,比如i7就死死扣在了四核心八线程8MB三级缓存上,超线程、睿频加速之类的技术始终原地踏步走,也看不到什么明显的新突破。
同时,越来越难的制造工艺也困扰着Intel。14nm就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麻烦,导致第一代平台Broadwell延期大半年,最后只在移动笔记本平台上做文章,桌面上去年就只有个简单提升频率的Haswell Refresh,让人看着干着急。
10nm同样不顺利,相关平台预计可能要到2017年才会推出,于是2016年就只能再增加第三个14nm平台,彻底打破了Tick-Tock升级战略。
这种情况下,Skylake的诞生就显得弥足珍贵了。它采用了已经成熟的14nm工艺,第一次在主流领域支持DDR4内存,配套的Z170芯片组有着全方位的改进和提升,还完全开放了CPU/核显/内存的超频。
理论上讲这一代的CPU/GPU架构都应该有着较大幅度的革新,但具体细节暂时未公开,要到月底的IDF 2015峰会之后才会放出来,到时候再看看是不是真的诚意十足。
比较遗憾的是,Skylake的默认规格还是有些保守,这么几年了CPU频率始终停滞不前,i7-6700K才默认到4GHz,加速才不过4.2GHz,导致实际性能比前两代基本没有什么明显的提升。第九代核芯显卡的GT2 HD 530配置了24个执行单元,虽然玩玩主流游戏问题不大,但和之前两代对比也没有实现飞跃。
超频虽然终于彻底开放了,实际体验表明也确实比前两代好得多,但这毕竟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,涉及到处理器的体质、主板和BIOS的支持、散热器的质量、内存的配合、参数的精细设置,所以如果想得到好的成果还是需要慢慢琢磨的。
对于普通用户,我们的推荐是:1、直接将倍频拉到45x、46x左右,再适当加压,就能有明显的提升了。2、主板BIOS支持的话,配合睿频单独超一两个核心,在大多数应用中都能获得不错的改善。
另外,14nm工艺确实体现了它的优越性,功耗、温度控制都是相当理想的,这也非常符合当今节能减排的社会趋势。其实在某种程度上说,这才是新平台最大的意义。
Core i5-6600K已经在国内正式开卖,要价1649元。Core i7-6700K则只能在淘宝上淘,散片2100-2200元左右,盒装版2400-2600元左右。对于刚上市的新品来说,这个价格还是可以接受的。
Z170主板也正在全面发售,型号多样,普通的已经不足千元,高端的可达五千,不过大部分还是在1000-1500元这个价位内,选择余地很大。
DDR4内存经过这大半年的锤炼,价格已经越来越平民化。一套品牌的DDR4-2133 4GB×2套装现在只需要600元左右即可拿下,8GB×2的最低也在千元上下。
如此算下来,配置一套新的Skylake平台最低只需要3000元出头,要有点档次的话则得5000元左右,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预算情况来考虑。
当然了,目前发布的还只是新平台的高端版,更加主流化的标准版和节能版i7/i5/i3/奔腾将在下半年陆续推出,H170、H110、B150更加平民化的主板也会接踵而至。如果你不需要太高端的,预算也不是很多,不妨等到年底。
- 热门文章
- 换一波
- 好物推荐
- 换一波
- 关注我们
-
微博:快科技官方
快科技官方微博 -
今日头条:快科技
带来硬件软件、手机数码最快资讯! -
抖音:kkjcn
科技快讯、手机开箱、产品体验、应用推荐...